本文目录一览:
美国为什么没有“高考状元”
1、既然不精确计分,自然不存在“第一”“第二”。我国高考之所以长期把分数作为单一标准,其重要出发点是保证公平,这一点无疑至关重要。而已经推行了十几年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则是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尝试通过更丰富、多元的标准衡量考生——这正是为了打破招录标准单一化所做的努力。
2、在美国的大学招生体系中实际上是没有“高考状元”这一概念的,当然大学在招生中第一项指标是考核学生的学识基础,学生考试的分数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与“一考定终身”不同的是,学生考试的分数只是大学考虑录取的基础,既不是也不是全部。
3、国内的媒体也炒作过“美国高考状元”,据说是SAT考试得满分的人。其实,这也是对美国教育无知的表现。因为所谓“状元”,也就是第一名,只能够有一个。可是SAT考试得满分的人每次都不止一个。把SAT得满分的人称为“状元”,就跟把所有参加殿试的入围者称为“状元”一样可笑了。
4、这是有原因的,那是因为美国的大学都把自己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切都围绕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前途来考虑,给他们增长本领,服务意识与很好的发展机会,而且还给予从人生到职业方面的关照,这样的母校有时比自己的家还要亲。美国越是名牌大学,校友捐赠率就越高,甚至主要经费来源就是靠校友捐赠。
5、状元”,被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科学专业录取,创造了高考历史上的奇迹与神话。2004年从清华生物系毕业之后 ,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留学,2009年获得神经科学博士,之后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作为早期独立研究员从事研究工作,2016年加入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系,任助理教授。
6、况且,民风,传统等因素也很有影响,许多外国人不能理解我们国人的文化,而且也会因为从小社会环境培养下的审美不认同许多参加奖项角逐的作品。这并不代表许多投递诺贝尔奖的作品是不够优秀的。然后,不是所有的高考状元从事的专业都是能拿诺贝尔奖的。总有人会屈服于现实,走向赚钱的道路的。
如何看待江苏高考减招事件的影响
1、在目前高等教育资源相对饱和的情况下,高考竞争已成为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竞争。优质高校录取是否公平,常常更为家长关心。从媒体的报道看,江苏家长之所以认为调配名额不公,也并不是担心孩子没学上,而是担心本省本来就很低的一本录取率,进一步降低。
2、此外,江苏高考减招也可能受到国家层面教育政策的影响。例如,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和区域协调发展,国家可能会对各地区的招生名额进行宏观调控。在这种情况下,江苏省可能会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和自身实际情况,相应调整高考招生名额。总之,江苏高考减招是在全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局部调整。
3、湖北和江苏高考减招是2016年高考实行的,教育部对全国各省份的招生计划进行的一次总体平衡。可能会对所属省份的招生录取率产生一些影响。由于全国各省份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教育部每年都要对各省份招生计划进行平衡调配,不是去年才有的。
4、第一,我认为,政府做出决策时应考虑到它所带来的后果。 现在江苏家长们已从乱成一锅粥到了聚集反对,人数相当可观。虽然已有南京的聚众家长被拘留起来,但是这丝毫不减家长们的激愤之情。
5、针对部分高考学生家长的诉求,沈健表示,江苏高考不会出现“减招”问题,高考招生能够做到“三个不减少”:一是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中招收江苏学生的总规模不减少;二是本一本二等各批次招收江苏学生的计划规模均不减少;三是重点高校招收江苏学生的总计划不减少。
6、关于本次事件,我想简单的发表一下我的看法。本次教育部跨省生源计划调控方案的出台,本人作为河北考生,和江苏,以及湖北等地的考生一样,受到了减招的不利冲击。
江苏今年高考抽38000人支持西部怎么回事
两地家长反对的跨省区生源计划调控,早在2008年就已实行。今年引发两地强烈抗议,是因为两省调出的人数过多。根据今年的方案,12个参加调控计划的省份总共外调16万人,湖北省调出40000人,江苏省调出38000人,两省几乎占了总计划的一半。
教育部已经确定的招生计划很难再改变,但教育部有可能在压力下对招生计划进行完善。高考招生计划的调出并不意味着高考的减招,去除高考人数减少、临时增加招生计划等因素,高考总的录取率应该不会减少,考生应该放下心来准备高考,不要因为这些事情分心。
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导致生源质量整体上不如东部省份,这也是许多全国性重点大学在西部省份投入招生指标有限的一个重要原因。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外调招生指标,固然能提高西部地区的高考录取率,但显然治标不治本,反而可能影响高考的公平和效率,并且不利于国家的人才培养。
山西,河南,安徽,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西藏,甘肃,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