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自主招生提供虚假材料可取消学籍吗?
在自主招生中提供虚假报名材料的考生,一经查实,将被取消其自主招生报考资格直至取消学籍。教育部昨天发文,对高校自主招生提出严格要求,也提醒考生不要受一些中介机构欺骗。2018年高招已经启动。近日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多数名校相继发布了自主招生简章并开始接受报名。
在报名阶段查实的,取消其自主招生报考资格,同时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资格;在入学前查实的,取消其入学资格;入学后查实的,取消其录取资格或者学籍。对于学校、单位和个人在自主招生中徇私舞弊或协助考生弄虚作假的,将严肃追责问责,绝不姑息;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对在自主招生中提供虚假报名材料的考生,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在报名阶段查实的,取消其自主招生报考资格,同时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资格;在入学前查实的,取消其入学资格;入学后查实的,取消其录取资格或者学籍。
考生提交假的获奖证书,招生办可以去获奖证书的授予机构的官网去查,或者致电该机构查询。考生提交高中的假的成绩单,招生办在面试的时候,如果觉得考生的实际水平不如成绩单上的,就会申请该考生的高中,复核他的成绩。
虚假招生属于什么罪
法律分析:虚假招生可能会构成诈骗罪。具体的行为定性,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确定。如果构成诈骗罪的话,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还要处一定的罚金。要是诈骗的数额巨大的话,那么犯罪分子会被判处三至十年之间的有期徒刑也要处罚一定的罚金。
诈骗罪。具体的行为定性,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确定。如果构成诈骗罪的话,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还要处一定的罚金。要是诈骗的数额巨大的话,那么犯罪分子会被判处三至十年之间的有期徒刑也要处罚一定的罚金。
学校以虚假招生简章招生而获取利益的做法,有可能隶属违背治安管理做法,也可能涉嫌诈骗刑事犯罪,具体的做法定性,根据事实上情况及相关法律限定进行确定。虽然从法律角度说,对虚假招生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并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碍。
而且,虚假招生行为实质上就是学校发布虚假招生简章,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诱骗学生报考、读书,从而骗取学生的学费,这符合诈骗罪的法律定性。
学校以虚假招生简章招生而获取利益的行为,有可能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也可能涉嫌诈骗刑事犯罪,具体的行为定性,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确定。
法律分析:对于这种虚假招生,不具备招生资格,欺骗消费者的行为都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可以先到教育局了解一下它的招生资质,如果涉嫌欺诈,可到公安机关进行报案。
严重违规或被停止招生
对于不同的违规主体,《办法》规定了不同的处罚措施。高等学校违规的,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减少招生计划、暂停特殊类型招生试点项目或者依法给予停止招生的处理;对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依法给予相应处分。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显示,教育行政机关可责令违规招生的学校停止招生,对的。
第五十六条规定了管理混乱的民办学校将面临的处罚。如校舍安全隐患未及时解决,教学条件差但不改进,或在教师管理考核中作假等行为,审批机关会要求改正,严重违规者可能面临停止招生、吊销许可证和刑事责任。这些问题包括设施安全、教学质量、财务混乱、董事会运作不力,以及侵犯受教育者权益等。
总而言之,这所中学被罚停止招生一年,这样的惩罚首先直接带来的就是经济上的损失,因为停止招生一年将会损失三年的利润,每年几千人估计有几个亿的利润,除此之外也会让家长丧失对这个学校的信任,因为这个学校被处罚,所以肯定存在着某种违规行为,家长可能会让孩子去其他更好的学校。
要是诈骗的数额巨大的话,那么犯罪分子会被判处三至十年之间的有期徒刑也要处罚一定的罚金。高校违规将减招或停招根据规定,高校违反国家招生管理规定的,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减少招生计划、暂停特殊类型招生试点项目或者依法给予停止招生的处理。
私自开办培训班的会由教育行政部门予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没收违法所得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