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项招生计划弊端(高校专项招生有什么缺点)

本文目录一览:

高校专项计划有哪些弊端

1、部分院校对于高校专项计划区域内的学生可能会有降分录取的优惠,例如降30分到60分,这使得本科一批次的分数线相对较低。签署协议后,往往会有回属地工作的机会,可能是公务员或教师岗位,解决了就业难题。 弊端:不是所有院校都参与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因此选择余地可能较小。

2、高校专项计划的弊端如下:首先,就是可以选择的专业比较少,尤其是无法选择热门专业。且部分高校对考生报考的学校数量有限制,例如2022年中央财经大学的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简章中写明:“报考我校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的考生,报考高校总数不得超过3所。”报考高校专项有要求,竞争激烈。

3、弊端: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批一般都会和考生签订协议的,毕业之后按协议执行,一般是回生源地工作,专业选择余地比较小。毕业之后要离开大都市,下到基层城镇甚至农村,条件可能艰苦,收入可能比城市的同学低。

4、高校专项计划的弊端如下:首先就是考生专业选择余地比较小;其次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批一般都会和考生签订协议的, 毕业之后按协议执行,一般是回生源地工作;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高校专项计划毕业之后,要离开大都市,下到基层城镇甚至农村,条件可能艰苦,收入可能比城市的同学低。

5、弊端:首先就是考生专业选择余地比较小;其次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批一般都会和考生签订协议的, 毕业之后按协议执行,一般是回生源地工作;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高校专项计划毕业之后,要离开大都市,下到基层城镇甚至农村,条件可能艰苦,收入可能比城市的同学低。

6、农村专项计划的弊端 专业选择余地比较小。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批一般都会和考生签订协议的,毕业之后按协议执行,一般是回生源地工作。

高校专项计划的坏处

1、高校专项计划的弊端如下:首先,就是可以选择的专业比较少,尤其是无法选择热门专业。且部分高校对考生报考的学校数量有限制,例如2022年中央财经大学的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简章中写明:“报考我校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的考生,报考高校总数不得超过3所。”报考高校专项有要求,竞争激烈。

2、然而,高校专项计划也存在一些坏处:1)争议和不公:有人认为专项计划会导致选拔的不公平,可能存在偏袒某些特定群体的问题,引发社会争议。2)资源分配不均:专项计划需要额外的教育资源投入,可能会导致资源在学校间的不均衡分配,给其他学生带来不公平感。

3、部分院校对于高校专项计划区域内的学生可能会有降分录取的优惠,例如降30分到60分,这使得本科一批次的分数线相对较低。签署协议后,往往会有回属地工作的机会,可能是公务员或教师岗位,解决了就业难题。 弊端:不是所有院校都参与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因此选择余地可能较小。

高校专项计划的利与弊有哪些

1、好处:增加农村学生进入优秀学府学习的机会,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进一步实现了教育公平。部分院校对于高校专项计划区域内的学生可能会有降分录取的优惠,例如降30分到60分,这使得本科一批次的分数线相对较低。签署协议后,往往会有回属地工作的机会,可能是公务员或教师岗位,解决了就业难题。

2、高校专项计划的利弊如下:利:(1)多一次被录取的机会:高校专项计划一般是在提前批录取,报考了高校专项计划的考生,如果没有被高校专项计划院校录取,可以继续填报接下来的志愿。(2)突出教育公平:增加了农村学生的学习机会,更好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3、高校专项计划利弊:好处:高校专项计划增加了农村学生的学习机会,可以更加突出教育公平,可能一个对高考生不好的地方就是增加了入学的竞争。报考农村专项计划的优惠政策很大,重点院校基本上都可以优惠30-60分,有的学校甚至达到本科一批分数线就可以录取。

4、报考高校专项计划的利:享受到一定的条件优惠和优先录取政策、扩大特定群体的教育机会;弊:对报考者的压力和负担也非常大、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5、分别阐述专项计划招生的利与弊:利:促进教育公平:专项计划招生针对特定地区或特定人群,为这些地区或人群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和资源,有助于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专项计划招生有什么弊端

1、部分院校对于高校专项计划区域内的学生可能会有降分录取的优惠,例如降30分到60分,这使得本科一批次的分数线相对较低。签署协议后,往往会有回属地工作的机会,可能是公务员或教师岗位,解决了就业难题。 弊端:不是所有院校都参与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因此选择余地可能较小。

2、弊端: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批一般都会和考生签订协议的,毕业之后按协议执行,一般是回生源地工作,专业选择余地比较小。毕业之后要离开大都市,下到基层城镇甚至农村,条件可能艰苦,收入可能比城市的同学低。

3、专项计划招生的弊端如下:面向区域为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农村学生,要求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符合本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