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高校招生计划趋势(高校对外省招生要求)

本文目录一览:

广西大学外省学生多吗

1、具体到省份,广西大学在本省计划招生3614人,本地占比约62%,与去年持平。招生计划的分布反映出广西大学对外省学生的招收情况。从近五年来看,广西大学的招生计划有明显的下降,表明该校对外省学生的招收力度有所减弱。尽管总体招生规模保持稳定,但广西大学对外省学生的招收情况有所变化。

2、在2022年的本科招生计划中,贵州大学共录取了9327名新生,其中本地录取率超过74%,这意味着外地学生录取机会较少。相比之下,广西大学当年计划招生5800人,其中外地学生的录取机会约为38%,本地学生则占到62%左右。这表明,广西大学对外地学生的吸引力更强。

3、广西大学是一所很好的双一流高校,无论从学校环境、师资力量、学科建设方面都是很出色的,具体为:学校环境。学校占地面积13万余亩,其中广西亚热带农科新城(农林动科研教学实验基地)占地69万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7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32亿元,馆藏文献总量870万册。师资力量。

江苏高校为什么外省招的多

1、江苏省作为国内高等教育强省,不仅拥有国内最多的大学,还拥有仅次于北京的15所双一流高校。因此,在招生时,适当向高等教育相对薄弱的安徽和江西倾斜,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种做法与湖北高校向河南和湖南倾斜,京津向河北和山东倾斜的情况有异曲同工之妙。

2、江苏省作为国内高等教育强省,拥有国内最多的大学,和仅次于北京的15所双一流高校,那么,在招生的时候,适当的向高等教育相对比较薄弱的安徽、江西倾斜,就成了必然!这和湖北(武汉)高校招生时候,向河南、湖南倾斜,京津向河北山东倾斜有异曲同工之妙。

3、江苏大学的招生政策显示出对外地学生的青睐。在本地学生与外地学生的招生比例中,江苏大学采取了2:1的比例进行招生。这意味着每接纳两位本地学生,便将有三位外地学生加入这所大学的学子行列。

4、因此,江苏高校招生名额向外省倾斜,是基于国家政策导向和区域教育发展的需要,对于促进全国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政策不仅有助于提升外省的高等教育水平,也有助于江苏高校自身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5、和本省的南大东南南航南理工比呢?外省学校的分数普遍比省内学校低,大部分江苏考生都更愿意选择留在省内读而不是出省(清北复交浙科除外)。所以建议你还是努力学习提高自身成绩吧。哈工大是全国工科第二强校,最早进入国家一流重点建设大学的9所高校之一,还真不是想去就能去的。

6、江苏大学在招生政策上,采取了本地学生与外地学生2:1的比例,以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同时促进跨区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校秉承“三全育人”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3年全国大学计划招生人数

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人数为913万人,这一数据基于最新发布的统计。其中,参加高考的学生占总人数的59%,这意味着大约有1078万人将参加全国性的高中毕业考试。高校招生人数中,本科生招生计划为430万人,这表明本科教育依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的数据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年大学招生人数483万。高校本科生招生计划相对稳定,全国各省市地区的高职院校这两年已经在扩大招生中旦规模,吸纳很大春老一些没有达到本科线的高中毕业考试学员。发布的最新数据表达,高考生占百分之五十二点九,由此可以核算出,全国高校招生913万人,本科生招生430人。

年大学招生人数介绍如下:2023一本录取一共700万人,其中本科招收372万人左右。人数录取总量 全国一本上线人员数量最多的省份是河南,这当中文科上线人员数量是18951人,理科上线人员数量是85142人,今年的一本总人员数量是104100人。排在第二的是四川,一本上线总人员数量为92250人。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2023年本科计划招生1900人。学校今年在全国各省份统招计划与去年持平或增加。具体分省计划请以学校招生信息网、微信公众号和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为准。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2023年招生计划4850人,招生计划总体保持稳定。其中,公费师范1600人,优师计划150人。

今年扩招的院校有哪些

1、西北师范大学共扩招约114人,全日制扩招100人,非全日制扩招14人。全日制招生计划3300人左右(含农村教育硕士、研究生支教团、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退伍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等),非全日制招生计划357人左右。长沙理工大学共扩招109人,全日制扩招117人(学硕16人,专硕101人),非全日制缩招8人。

2、太原理工大学则新增智能采矿工程、量子信息科学2个专业,并在招生上小幅度扩招,预计招生8000余人。北京工商大学新增计算金融,是其优势领域。北京邮电大学新增机器人工程,该专业与部分专业一并以自动化类(智能机器人)大类招生。招生计划为3900人,比去年增加了67人。

3、河北省扩招学校主要包括以下几所高校:河北大学,这所历史悠久的学府,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拥有显著成就,其在教育领域的贡献也备受赞誉。该校在多个学科领域内有着广泛的研究与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全面、深入的学习体验。河北师范大学,致力于培养教育人才的高等学府,该校在师范教育领域内享有盛誉。

4、西北师范大学2024年招收学硕180人,扩招21人;招收专硕654人,扩招26人。历史文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传媒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商学院的扩招名额较多,扩招人数在10-20人之间。

5、以湖北为例,2023年多所院校在湖北省展开扩招。近年来,湖北省内高校扩招趋势显著,未来更多高校也将加入扩招行列。目前,湖北省的高校扩招计划仍在细化阶段,部分学校已开始实施。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等校均计划于2023年扩大招生,涵盖专业广泛。对于湖北省的高考学子而言,未来就业前景颇具希望。

大学招生本地化

1、研究者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一些部属院校的招生指标分配甚至掀起了“高度人为地方化浪潮”,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部属院校在所在省的招生比例都占到60%以上甚至达到70%左右。这些本该全国招生的部属院校成了“名副其实的地方院校”。

2、据了解,复旦大学今年在上海计划招生比去年减少200人左右。上海交通大学也比去年减少了100多人,这两所高校的本地生源均已下降到34%左右。其他高校如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在本地的招生计划均较大幅度下调,其中南开大学在天津的招生计划仅占招生总数的22%,天津大学则为18%。

3、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浙江大学的本地化招生策略。根据浙江大学的本科生源分布数据,浙江考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仅在2022年,“三位一体”招生计划在浙江就招收了980人,高考本科一批在浙江的招生人数更是达到了1880人。

4、因此,这类专业往往只在本省招生,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在当地就业。这也意味着,来自外省的学生可能会因为不了解这些地区的就业需求而选择其他专业,从而导致这些专业的招生人数不足。此外,某些专业还可能受到地域限制,比如语言类专业或地方特色专业。

5、相较之下,省部共建高校和重庆的地方高校则拥有更高的本地生源比例优势。比如,重庆邮电大学在2021年的本地生源比例达到了54%,重庆工商大学的本地生源率更是高达61%,而重庆医科大学的本地生源比例为60.2%,重庆理工大学的本地生源率更是超过了68%。

6、其次,天津高校教育资源丰富。一个省或者市高校多,自然会向本地倾斜,招收的学生也就多。天津共有2所985大学,4所211大学。985大学招生本地化率13%,全国第一。天津的985大学每招100个学生里面有16个学生都是天津人,而北京的大学每招100个学生只有6个是北京人。

高校招生计划是什么

1、招生计划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它要求高校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自身优势,灵活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具体来说,高校需要在国家设定的年度招生总规模内,仔细分析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不同省份生源的质量和数量,以此为基础,制定出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能适应学生个人发展需要的招生计划。

2、招生计划是高校在招生录取时制定的一份计划书。招生计划会详细说明学校本次招生计划的总人数、专业分布和录取原则等内容,是学校招生工作的基础性文件之一。招生计划属于机密性文件,不对外公开,但招生计划的实施会受到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组织等的监督。

3、招生计划是指具有统招资格的高等学校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国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规模内,结合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生源情况,调整招生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区域结构,自主合理地安排生源计划。

4、招生计划的意思是按照计划的人数和专业进行招生。招生计划是有统招资格的高等学校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国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规模内,结合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生源情况,调整招生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区域结构,自主合理地安排生源计划。

5、计划数,学校计划招生人数,即原来要准备用的数量,投出数就是实际用掉的数量。比如四川大学在河北计划招100人,这100人就是计划数。分省(区、市)分专业招生计划 经教育部批准(或备案)的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校,根据教育部汇总公布的年度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

6、高校专项招生计划是指专门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高校专项招生计划的招生条件:符合本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