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超出招生计划怎么办(大学招生超过计划数)

本文目录一览:

很多大学招生,投档人数比原计划人数多,这些超出计划数的人怎么办

很多大学招生,投档人数比原计划人数多,这些超出计划数的人将被退档。投档人数是报考了该校而且档案被投到该校的人数。一般高校在本省内实行1:1投档;而在外省实行1:01~1:1之间投档。若被退回,就只能参加征求志愿的投档。所以,考生应当报考前仔细分析,防止出现退档情况。

如果某所高校投档人数比计划人数多,那么超出计划数的考生就会不被录取,该高校的提档线就是最后一名被录取学生的分数,滑档就是你的档案被某所学校提走,但是有比你分数更高的学生也报考了这所学校,并且该校录取人数已够,那么你的档案就会被退回,等同时也耽误后面志愿学校的录取。

“投档”人数与学校计划招生数是一致的。报考人数足够时,学校审核有一个不合格,就退一个,才能又投档一个。另一方面,平行志愿中,考生档案则是依次投送。第一志愿没进入投档,就投到下一个志愿的学校。平行志愿中,如果已被下一个学校录取,即使上一志愿后来出现空缺,也不会调整回去了。

实际投档人数会在120%以内由高校自主确定。文史理工类提前批投档比例原则上按招生计划数的120%以内由高校自主确定。文史理工类本一/本二批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按照以往的文件要求,其投档比例原则上按招生计划数的100%执行,其中部属及省外本科高校按原则上不超过招生计划数的105%执行。

投档人数大于计划人数,一般分为被录取和退档两种情况,不会把剩下的人是交给下一志愿。在平行志愿下,绝大多数高校在考生同意调剂专业的情况下,且没有体检等问题限制,一般是投档不退的。但如果考生不同意调剂专业,很可能造成卡档。

如果填报人数超过投档线计划人数,那么就会按照分数从高到低往下进行排位,截取到填报人数的最后一位为止,一般来说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调整计划人数的。建议大家填报志愿的时候采用稳冲保的原则,一定要有一个保底的志愿为自己兜底,冲的志愿也要慎重选择。

...一般都会多于公布计划人数,那么多的那些人怎么办?是扩招了,还是退档...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同填报专业下,分数竞争力不足,也就是说你的分数选择的专业拼同样选择这个专业的人;相同分数下,专业的选择顺位比别人靠后;未开“大”——也就是服从专业调剂选项这个技能你没有使用。

就是会在原来的录取人数上扩招0到百分之20,会线下录取一部分人,人数控制在原计划招生人数120%以内,考的成绩比录取线低0至5分可以报。

第一 计划招生数量是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室宿舍等硬件等个个方面条件确定的,不然超了就不好安排了。第二 大部分情况计划招生数量是接近实际的,变化不大,但也有变化调整较多的。第三 每年报志愿的人数生源学校知名度等都会影响实际报考的人员。有时候超的比较多,实际录取分数线就会提高。

投档线是某高校按照一定的比例,如1:1:2进行投档,如果计划招生20人,学生投档人数就是24人,那么第24个人数的分数就是该大学的最低投档线。投档线是对报考该学校的考生分数高低排序,然后按计划比例截止到最后一名学生确定的投档线。

一所院校计划人数是18人,投档人数是22人,意思就是可以有22人报这个学校的这个个专业,但是最后只要18人,排在18以后的别的人如果服从调剂,可以考虑把你转到别的专业,如果别的专业分太高或者报的人太多,你就会预退档,因为可能会考虑一些别的因素把你留下,但是可能性很小。

在高考填报志愿中,计划数指各个大学在还不知道多少人填报自己学校(每个专业还会有具体的招生计划数)为志愿之前,计划招收的人数,可能志愿出来报的人少,就少收一些,报的人多,就多收一些。

招生计划外能录取吗

能。平行志愿中的考生有时会超出招生计划的限额,是因为其他考生放弃了录取资格或者没有达到录取标准,导致招生计划中的名额空缺。当平行志愿中的考生超出计划时,高校会根据考生的综合素质和高考成绩进行综合评定,选择录取的考生,因此有机会录取。

“计划外招生”指的是那些未被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招生形式,这类招生方式通常不具备正规录取的资格。学校可能会通过开设自考助学班,组织学生参加自学考试或成人高考,以此途径使部分学生获得国家承认的文凭。自考的学校与统招相比,在办学环境、教学条件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计划内录取是高考录取的主要形式,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通过高考成绩、排名等方式获得录取资格。而计划外指的是高考招生计划外的录取方式。有些学校或机构可能会在高考后再进行一次自主招生,通过面试、综合素质评价等方式选拔学生。